Search

三立消失的國界set GO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美國選舉大不同!總統選舉兩輪定勝負】
 
你知道,美國的選舉方式,和台灣有很大的不同嗎?
 
除了在第一輪以「一人一票、公民普選」進行外,美國還有第二輪的「選舉人制度」設計,在於呈現各州整體的投票傾向,希望能平衡任何政黨的選票過度集中在特定選區。
 
選舉人由各州自行產生,依照人口比例配置。以人口最多的加州而言,就有 55 位選舉人,最少的阿拉斯加,則有 3 位選舉人。全美共有 538 位選舉人,由聯邦眾議院的 435 席、參議院的 100 席,以及首府哥倫比亞特區的 3 席進行加總,希望能讓總統和國會民意基礎掛勾。總統的當選門檻的魔法數字,就是 528 的一半加 1 , 270人。
 
不過,在普選後的第二輪,選舉人並非根據自由意志投票,得遵照各州普選結果進行投票。
 
這是什麼意思呢?以加州為例,若是在第一階段的普選,加州的候選人 A 得到過半數的選民支持,即便與另一位候選人 B 差距再小,第二輪選舉人投票時,加州的 55 位選舉人都必須投給候選人 A ,也就是贏者全拿的意思。11/8 的總統普選後,選舉人必須在一個月後的 12/7 投下具有各州選民意向的選舉人票數,才算完成選舉程序。
 
正常來說,如果第一輪普選票數高,照理說第二輪選舉人票數也會較高,但也有例外。在小布希當年與高爾的選舉中,雖然小布希在普選中輸高爾近 54 萬票,但選舉人票比高爾多出 5 票,最後當選總統。也就是說,會出現雖然全國多數民意不支持,卻成為總統的狀態。
 
在這樣的規則之下,多數的總統候選人會將火力集中在選舉人票數較高的州,最重要的八個州:加州、德州、伊利諾州、密西根州、紐約州、賓州、俄亥俄州、佛州,這八個州加起來就超過 220 位選舉人,可說是兵家必爭之地。特別是俄亥俄州,人口結構上是全美縮影,從 1964 年以來,所有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都拿下俄亥俄州,也因此有著「美國總統搖籃」的美譽。
 
不同的選制,自然有不同的操作方法。現在,美國兩大黨的候選人已經出爐,未來到底會如何發展?我們會持續為您追蹤報導。

【移動筆記本 #美國大選 】覺得美國總統大選制度好複雜嗎?一人一票普選還不夠,另外加上了選舉人團制,當選總統判定得看選舉人票能否過半!國際中心記者 Leslie Shin-Heng Chang #三立新聞製播團隊 精心製作美國總統選制解說動畫,讓您一次看懂美國總統怎麼選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資深駐美特派記者范琪斐,一個生活在紐約二十多年的臺灣媒體人,長期觀察臺美兩地文化差異。Podcast節目《說故事的人》各大平台皆可收聽。
View all posts